關注議題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新聞稿】社群媒體時代 人權保障不容忽略

由國際記者聯盟( IFJ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歐洲議會以及卡達國家人權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行的「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挑戰及保障自由之道」國際研討會, 2月16至 17日在多哈召開,將近400位國際與當地人士出席,主辦單位亦邀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參與會議及加入與談。
由於近二十年來的數位環境發展快速,社群媒體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地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對傳統新聞傳播及社會互動方式造成衝擊,社群媒體引發商業與政治活動的活絡更是面臨結構性改變。但社群媒體的角色及功能及引發的效應,卻可能對於人權保障、個資隱私以及民主政治運作造成更大的挑戰,究竟該如何因應以及有效保障言論自由、維護數位人權,成為本次會議關注焦點,其中所討論的議題包括以下幾個面向:

對於全世界各地及各類社群媒體,不時出現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 )以及恐怖主義言論,壓迫少數族群或者少數意見者,甚至威脅與違反人權,可算是當前社群媒體發展最為嚴重的負面效應。包括出席會議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高級代表及歐洲議會研究專家多認為,雖然國際間沒有一定的普遍性規範可加以限制,但絕非用立法禁止就能阻止其發生,而應該有更多的對話、透過社群使者自我加以辨別,以及公民教育等方式,減少這類激進言論破壞社群媒體的原有功能。
此外,社群媒體提供者,例如在全球普遍的臉書facebook 、推特twitter 或者其他各地流行的通訊軟體,這些商業主導的社群媒體也可能因為搜集使用者個人資料、所傳送的影音與貼文等,侵害隱私權利,且可能因為以審查內容方式,間接阻擋言論自由,或者遭特定主張之大量推播,妨害社群媒體的獨立性與應有界線。
至於各國普遍關注的假新聞(fake news)、假訊息(disinformation),已經在世界各地民眾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無論是對公民社會與知識訊息認知造成困擾,甚或影響政治安定、扭曲政黨政治之間的公平競爭,以致對民主政治發展產生負面效果,更成為打擊異己的工具。另一方面,假新聞對傳統主流媒體以及新興媒體,也帶來相當大的影響,新聞媒體把關守護、做好事實查核(fact-checking )的責任更重,卻也更容易遭到假訊息誤導,或者一但疏忽,反而成為假新聞傳播的管道。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大眾多關注社群媒體線上各類活動與內容,是否透明及符合言論自由之合理、合乎規範,卻經常忽略「線下」的實際公民生活及日常政經活動,是否受到侵害,以及若干行為可能造成脫序或違法。而這些真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歧視、暴力與恐怖激進行為,甚至是迫害性別權益,行為者多半肇因於受「線上」內容之影響,甚至因為欠缺辨識能力而聽信與聽命行事,這對於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並非好事。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則由顧問余佳璋代表出席,並且參與研討擔任與談人。余佳璋在研討場次上,以東亞區域內社群媒體活躍程度與使用差異為例,簡要分析現象,並且以各種社群軟體在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現有狀況略作比較,包括社群軟體及通訊軟體的運用方式「相互仿效」,以及在中國常見的軟體,是否涉及侵害隱私及人權,控制及審查等問題,提供與會代表參考。與談報告另針對日本與台灣社會,日益重視且逐步建立的訊息事實查核機制,對社群媒體之健全發展之必要,提出若干重要概念。
大會歷經兩天討論,主要結論包括呼籲各國應參考聯合國對於人權保障之相關規範,擬定適合於該地可行之權宜政策或立法、人權保障等實質做法。另外,對於歐盟以強化數位環境隱私及避免惡意滋擾,透過GDPR建立基本防範機制,可供為參考之外,且呼籲媒體應避免受到假訊息之操作,影響媒體品質及價值,更進一步提升記者素養以降低傳播上的錯誤。